『不如意事常七八,可與人言無二三。』
這時西晉時,官拜尚書左僕射羊祜 (221 -278 年) 所道出的一句名言,經常被人引用,對於作者生平,這裡略作簡述,看看是否能有所啟發:
西晉武帝司馬炎於公元 265 年即位後,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仍佔據長江下游,福建,兩廣地區。晉武帝為了滅吳,派羊祜都督荊州,鎮守南夏襄陽。羊祜赴任後,分析了敵我雙方形勢,認為:如果能以梁州(今陝西),益州(今四州)之師水陸並進,以荊楚(今湖南湖北)之兵進夏口,徐,揚,青,兗(今江蘇,山東)四州之兵進秣陵以為疑兵,一旦突破,吳內部必生離散之心,很快即可平吳。
於是首先推行睦邊政策,以德懷柔遠近,深得江漢民心。與吳將陸抗兩軍對峙,更加勤修德政,對吳人開誠布信,廣招吳人歸附,來降者想要離去,悉皆聽便。羊祜在軍中常穿便服,身不披甲冑,侍衛者不過十多個人。
每當與吳國人交兵,戰鬥中,不採用掩襲的計策。部屬將帥有人提議用欺詐計策取勝東吳,羊祜便以醇酒讓他飲醉,使他不能在會議時陳說。一次部下從邊境抓回兩個小孩,一問是東吳邊將之子,羊祜立即派人送回。後來吳國將領夏詳、邵顗等來投降,被抓的兩個小孩的父親十分感激,也率部來降。
有一次羊祜的軍隊行經吳國境內,收割穀子作為軍糧,按收穀子多少送給絹匹作為抵償。 被吳國將士射傷的野獸逃入晉地,為士兵所獲,羊祜命士兵封好送回。於是吳人心悅誠服,稱為羊公,而不稱名字。
連當時與羊祜邊境對峙的吳國主帥陸抗也為之悅服,吳將陸抗曾經害病,羊祜贈他醫藥,陸抗毫無疑心,把藥服下,左右勸諫不可服,陸抗說:「世間那會有毒人的羊叔子呢?」陸抗常對部屬說:
「羊祜專修仁德,我乃專行暴力,這樣下去,不用兵戰,人心自然都會歸服對方了。」
司馬炎很贊成他的作戰方略。可是當時北方邊界時常受到侵擾,屢吃敗仗。由於有後顧之憂,朝中一時還下不了南進伐吳的決心。羊祜又上表陳述意見,認為:南平則北必定,應速決伐吳之計。對羊祜的主張,朝中議論紛紛,武帝也動搖不定,致使計劃擱淺。為此,羊祜嘆道:「天下不如意,恆十居七八,故有當斷不斷。天與不取,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“ !
「天下不如意,恆十居七八」後漸變成「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又加了「可與人言無二三」的含義發生了變化,表示不稱心如意的事不少,但能與人講的卻是不多。
羊祜五十八歲去世,南州人聽說羊祜去世,莫不哀號痛哭,停止營業,街頭巷尾哭聲相接,孫吳守邊將士也為之哭泣,羊祜一生仁德感召人心,竟有如此深厚。襄陽百姓在襄陽縣南峴山,建立石碑,逢年過節祭祀不斷,來往人士,望見石碑,莫不思慕流淚,因此名叫墮淚碑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