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都是 Sarbanes-Oxley 惹的禍。
Sarbanes-Oxley 是個技術性得很的會計守則 - 金融機構都得將其資產即時按市價估值 (mark-to-market)。炮製出這個會計準則的 Sarbanes-Oxley 法案,其初衷不是以金融機構為對象的,而是旨在製止企業像安隆 (Enron)、世界電訊等科網股年代的公司那樣,以虛報資產價值操控股價。這個法例一刀切應用到所有商業機構的身上。
這個估值守則何來這般的威力,吸掉數以千億美元計的資金 - 連同給 AIG 提供的八百五十億美元貸款,至今聯儲局已動用了三千八百億美元「抗災」?大家只消看看 AIG 被變相國有化前夕的處境便見端倪了: 當天 Moody 信貸評級機構將 AIG 的評級從 AA 降至 A; AIG 馬上要張羅現金以補其資本不足之數;借貸無門,由是觸發危機。
Moody 憑什麼理由降低 AIG 的評級?主要是因為 AIG 手上不乏由次按衍生出來的這種、那種金融產品。在當下的環境,誰會要這樣的衍生產品?即使有買賣交易,又豈不給買家殺價?(美林證券賣身投靠美國銀行之先,出賣一些類似的資產套現,作價一般不到面值的三折!) 市價大跌,評級由是被降,招致債主臨門了。
於此可見,在當下十級金融颱風的環境,貫徹按市價估值的會計要求實無異於銀行落雨收柴,那又焉能不觸發惡性循環令危機全面擴散?不解決掉這個「金融黑洞」,不管聯儲局給金融體系注入多少資金,又有什麼辦法不都一下子通通蒸發掉了?這個「黑洞」的殺傷力這麼大,為什麼還是任得它為禍肆虐?
但長遠來說,這個 mark to market 以市值計算的會計要求,個人認為仍是好處多於壞處,一樣商品的價值其實都是 Perceived Value 多於 Intrinsic Value。 就算是千兩黃金,在災荒連綿時,也許不及一碗飯來得更有價值,這個會計守則,能即時反映市場對商品的即時市值,如果這段時間沒有買家,就把該商品設定為零價值其實也不為過,問題是因為這個守則,而引起的 transient 是否帶來害多於利?因為長遠來說,當災厄過去,商品的 Intrinsic Value 又會再被重新確認。
但經此一役,投資者或者金融機構從業員會否變得更謹慎,明白到一旦 Perceived Value 崩解,可能在一夜間,把百年基業給毁掉。
補白:
美國政府,在整個救市方案經修訂後,加入了不少新條款,不過有一點在傳媒算是較少報道,就是 SEC 放寬「Mark to Market」規定,、即係金融機構可以自行決定,唔需要再以市價入帳。哇,呢招如果過得,咁肯定是終極救市方案,保爾森再用唔用公帑買銀行爛帳,已經變得無關重要。
銀行可以按自己的計算方式,將不流通資產計算入帳,換言之,過去拖累銀行要大幅撇帳的理由已經不再存在,銀行無需要再「Fire Sale」那些資產。有分析指,未來銀行將有很大誘因,調高資產的 Fair Value,如果方案通過,銀行就一定重新做過第三季分業績,肯定盈利會大幅增長,到時還要低聲下氣,賤賣資產比你保爾森?
其實早在去年第四季,BlackStone 已經公開呼籲放棄市價入帳做法,不過當時未有銀行爆煲,呢個做法當時無咩市場。當然現在是「急事急辦」,沽空已經率先被禁,而家連會計制度都可以改埋,你係炒家仲點唔會盡快平埋淡倉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